伊斯蘭之光
  目前位置:首頁>>嚙踝蕭痚妧A>>き虼|
埃及人向當代大文豪告別
2006.9.5  11:02:41 AM      閱讀13564次
 (www.marshallnewsmessenger.com伊光編譯)
    埃及首都開羅8月31日星期四為當代阿拉伯大文豪納吉布•馬赫福茲舉行國家隆重葬禮﹐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率領二百多位政府官員和埃及伊斯蘭高級教士在拉什丹大清真寺為馬赫福茲舉行肅穆的伊斯蘭站禮。 在葬禮中﹐遺體身上覆蓋著綠色罩布﹐上面用純金絲繡著優美的阿拉伯文字﹕“萬物非主﹐唯有真主”﹐艾資哈爾大學長老穆罕默德•唐塔維在清真寺中領導站禮儀式﹐並且為他誦讀《古蘭經》和祈禱。 埃及大穆夫提(國家大伊瑪目)阿里•郭瑪在他的遺體前向參加葬禮的貴賓演講﹐他說﹕“在馬赫福茲的著作中﹐字裡行間攜帶著他明確的信仰﹐向世界傳播﹐不僅傳到阿拉伯人﹐穆斯林﹐而且全世界讀者的心中。” 根據他身前的遺囑﹐要求把他的遺體棺木從位於埃及市中心的哈桑大清真寺門前走過﹐因為他記得幼年時代母親第一次把他領進那座千年古寺學習伊斯蘭和崇拜真主。


  馬赫福茲是埃及著名的文學巨匠﹐著作等身﹐被譽為當代阿拉伯文學精英﹐是阿拉伯世界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者。 他於8月30日星期三上午八點在開羅因病醫治無效歸真﹐享年九十四歲。


  馬赫福茲生於1911年﹐1934年畢業於開羅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受聘在教育部任職。 他從十七歲開始文學創造﹐在他長達七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出版了三十四部小說﹐描述了阿拉伯人的現實生活和心理狀態﹐而且發表過千百篇專論、散文、時文和詩詞歌賦。 1939年發表第一部小說﹐用古代法老大故事借古喻今表達了對英國殖民統治下受壓迫的呻吟﹔1988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世界著名的阿拉伯現代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說三部曲《宮間街》、《思宮街》、《甘露街》和《尼羅河上的船家》。 這些是他在青年時期的精心傑作﹐描寫了埃及社會在二十世紀前半葉在西方文化衝擊下知識份子的徬徨和疑惑。 當時的埃及人民生活在法魯克國王統治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狀態﹐正是阿拉伯世界在西方強權統治下對伊斯蘭最悲觀、最黑暗的時代。 他早期的作品被西方國家授予諾貝爾文學獎﹐鼓勵阿拉伯人讀他的書﹐學習他親西方的思想﹐但是大多數埃及人認為這是對阿拉伯文明的文明污辱和政治挑舋﹐似乎只有順從和適應西方文化阿拉伯人才有未來的出路。 他的最後一文集《第七重天》在2005年出版發行﹐他對美聯社記者說﹕“我完成了《第七重天》的書稿﹐因為我深信﹐在我死後﹐我會得到好的報應。”


  他的一部最多爭議的小說《我們街區的兒童們》(Children of Gebelawi)﹐1959年出版﹐被認為是自由思想的代表作﹐代表了接受新式教育的阿拉伯知識分子在西方文化衝擊中開始對伊斯蘭認識產生動搖。 這部書遭到艾資哈爾大學伊斯蘭學者的譴責﹐被定為違背伊斯蘭教義的禁書﹐但是在他臨終前﹐有懺悔之意﹐向艾資哈爾大學提出解除禁令的請求。 因此﹐代表埃及伊斯蘭最高權威的兩位學者和五位埃及兄弟會成員的立法委員參加了他的葬禮﹐表示對他生前錯誤言論的寬恕和原諒。


  他的思想成熟和創作高峰時期是1940年代西方殖民主義對阿拉伯世界統治的最後階段﹐代表了受西方文化侵蝕的埃及知識份子普遍的情緒﹐他們看到穆斯林社會落後和被動挨打而尋找繞過伊斯蘭的民族自救新出路。 他們思想開放﹐崇拜西方的無神論和自由主義﹐對西方的強盛存有幻想和迷信﹐把伊斯蘭看作是社會落後的總根源﹐主張模仿西方的政教分離﹐全盤西化。 這樣的典型思想充份表現在馬赫福茲青年時期的作品和報刊文章中﹐因此受到埃及伊斯蘭學者們的質疑和對立。 他受到埃及極端伊斯蘭組織的譴責﹐許多人咒罵他是偽君子﹐並且曾經試圖謀害他。


  埃及政府決定給予馬赫福茲最高的葬禮儀式﹐在走向拉什丹大清真寺的路途中﹐六匹黑色駿馬拉著運載他覆蓋著埃及國旗的棺木馬車﹐並且有國家軍樂隊奏哀樂開道。


  馬赫福茲在埃及現代社會中﹐他所表露的思想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廣泛爭論﹐但是對他讚揚的人佔主流﹐例如參加葬禮的一位埃及兄弟會高級官員穆罕默德•古都斯對埃及英文電視臺記者說﹕“他是一個偉大的﹐謙虛的人﹔是一位虔誠的穆斯林。”
 

   
將本新聞發給好友


伊斯蘭之光工作室(islam.org.hk) 版權所有©